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动态 > 县区工作 > 临湘市
临湘江南镇灯塔村整治“空心房”带动大振兴
来源:岳阳日报    发布时间:2019年02月25日   【字体: 】   点击数:

初春烟雨中,走进临湘市江南镇灯塔村,如同走进一卷水墨丹青:一处处白墙黛瓦,淡墨轻岚,三五村民围坐一起,品茶聊天、闲话桑麻,江南水乡恬然生活跃然眼前。

这诗意的画卷,是一个缩影,见证着岳阳巧用农村“空心房”整治这根“针”,穿起环境卫生整治、脱贫攻坚、移风易俗、厕所革命等多条“线”,让乡村焕发出更具魅力的迷人风采。

灯塔村紧靠长江与湖北洪湖市隔江相望,该村因矗有长江灯塔而名。自2018年临湘市启动农村“空心房”整治工作以来,灯塔村把“空心房”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首要工作,狠抓偏杂屋整治,提升村容村貌,取得了良好的成效。

此前,在江南镇灯塔村,有许多破烂不堪、安全隐患较大的成片猪栏、杂屋。这些破败的“空心房”不仅是美丽乡村建设的“钉子户”、全域旅游发展的“癞子头”、农村环境治理的“拦路虎”,更是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。

对于村里的“空心房”,灯塔村书记陈小林曾经也很头痛。“‘空心房’、‘偏杂屋’再破旧,没有房主的同意谁也不敢动,只能让它破破烂烂地矗在那里。这些年,我们打造‘长江最美岸线’、搞美丽乡村建设,可破烂‘空心房’到处皆是,怎么能美起来呢?”

2018年,岳阳“空心房”整治工作的全面推进,让灯塔村看到了希望。临湘市农村“空心房”整治启动之初,灯塔村村支两委一班人,就多次征求党员百姓意见,形成共识:“空心房” 整治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,是乡村振兴的需要,也是打造“最美长江岸线”的需要,必须抓住机遇、大力推进。

充分考虑村里的实际情况,该村决定先把清江片区杂乱无章、破烂不堪、安全隐患较大的成片猪栏、杂屋作为突破口,举全村之力、咬紧目标、想方设法推进整治工作。

然而,灯塔村有25个村民小组、4300多人,要统一思想,谈何容易!为此,灯塔村搭建了专门班子,组织有威望的老党员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,包组包户上门给“偏杂屋”户主讲政策,给百姓算清增地增收账、政府补贴账、生活环境账“三本账”。

村民孙登才最先响应号召拆除自家“空心房”。作为土生土长的灯塔人,有着40多年党龄的孙登才在当地百姓中声望颇高。虽然他今年已经79岁了,但是身板硬朗,目前还独自耕种了十亩良田。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骑着电动三轮车采购回春耕备耕的物资。在他的庭院中,桃李吐绿,景色怡人。

(下转第4版①)

(上接第1版①)

孙登才有5个子女都在城市工作生活。今年过年时,孙爹儿孙满堂,一大家子37人,热热闹闹。子孙们希望老两口一起到城里生活,孙爹说,“你们看看这庭前院后,城市哪有这么好的环境!”

这好环境,孙登才认为是农村“空心房”的整治的功劳,孙登才说:“‘空心房’整治,我们老百姓没增加一分钱负担,还美化了生活环境。这可是‘千年等一回’的好事!”。有些村民固执地认为“祖产”不能拆,孙登才还不断上门劝说。

正是村支两委和孙登才等老党员用“门槛踏破”和“板凳坐穿”的精神,化解了一个又一个矛盾,做通了一户又一户工作,确保了拆除工作顺利进行。截至目前,灯塔村共拆除沿江“偏杂屋”、“空心房”近10000平方米,腾退土地120多亩。

偏杂屋、空心房拆除之后,灯塔村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多方筹措资金近300万元,集中连片建设了白墙黛瓦、成线成片的杂屋92栋,并进行了绿化和亮化,曾经那些零乱的偏杂屋变成了如今长江岸边上的一道景观。

灯塔村沿江“偏杂屋”“空心房”整治,让老百姓看到了、得到了实惠,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。

目前,灯塔村正在思考如何把“空心房”整治与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,提高村民的收入。陈小林给我们描绘这样一张蓝图:发展沿江生态绿色旅游产业。把拆除“偏杂屋”腾退的120多亩土地,建成生态小菜园、小果园、小游园,配套建好农家乐,吸引江南油菜花海旅游节和黄盖稻虾小镇观光的游客,逐步打造临湘乡村旅游和“最美长江岸线”建设的示范点。

 
 
打印本页 纠错 关闭窗口